战争的消息传回国内,国民大喜,新国张灯结彩奔走相告,作为新国人他们是自豪的,是幸福的,有一个仁义的君主,宽松的国治,严格公平的法律,越来越尽职尽责的官员,还有让腰杆的笔直的国之军队。有了这样的军队,遇到番人也可自豪的说一声,我是新国人,去经商的腰杆更是了。毕竟陆家军的名声四夷皆知,威慑四方,而皇帝陆炳民如,敢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。
待到再近一些的时候,人家的连发火铳也同样能发挥威力,而且威力更甚于残明的军队。这还是说在两方互相排队走向对方击的时候,若是在壕沟中隔着老远对战,那效果更明显。故此陆家的远程火铳令残明士兵心惊胆战。纵然残明的士兵现在训练的再好,看到边的人不断地倒下,到底还是有士兵忍不住发狂。还未到有效程就开了枪,残明的实力也因此大打折扣。
而残明朝廷之中则有人开始唉声叹气了,不是自暴自弃,也不是自艾自怨,而是真的为朝廷的命运前途担忧。若是再这么下去,只怕不久之后,陆家军就要打到蜀明政权的京都成都来了,到那时只怕曾经的命运会再一次重演,而到时候又能往哪里逃呢?
同样消息也传到了残明那里,只不过民间只是风言风语,但陈洪巧妙地把风言风语转换成了正能量,举国上下形成一悲愤之意,反贼得势天不助我而助贼。民间时常有各各样的激情演讲,让人们血沸腾,哀兵必胜,不少人都自愿从军报效祖国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,朱厚熜自从蜀以来的确得不错,也颇得民心,而最主要的是蜀一直是明朝所在,并未被陆家染指,自由之风尚未形成,故此忠君国报效明王朝的思想还是行的通的。
队所用的火就程略差,现如今即便没有火炮的火力覆盖地面打击。两军对垒层层推之下也低立下了。残明还没开枪,陆家军就先开枪了,二百步之内反正士兵层层叠叠。只要弹能打过去就能击中人,一百步以内几乎是枪枪能放倒一个残明士兵,而残明士兵打去的弹却本近不了陆家军的。
不过夏大德的难在于国家虽为皇帝的家天下,却也不能光为一人考虑。这般法兄弟义气是足够了,但国家却受损了。西凉陈兵与蜀边境所需军费很,这些谁来负担,就为了帝王的义气就要附加于民?只怕民众也会不答应的,而西凉这几年发展的很好,已经成了东西方的枢纽国家,说明西凉的大臣也很聪明尽责。夏大德这般只怕朝中的意见也小不了,如此一来俞大猷就更不能撤了,只怕这是压垮夏大德撑住压力的最后一稻草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至于日后,兄弟二人若想合力打下鞑靼或者开辟新的地方,再怎么分那就没有心理负担了。在朱厚熜看来,陆炳和夏大德都是奇葩,虽然残明不承认他们的政权,但他们毕竟已经君临天下,不论名还是实都是皇帝,为皇帝者竟然如此意气用事,讲什么哥们义气,这真是可笑。但就是这可笑,反倒是要了大明的命,这反倒成了更大的笑话。两个人用兵奇,正主合,奇取胜,他们真是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。
有人建议调回俞大猷助阵,但朱厚熜都没听旁人建议就给回绝了。他明白其实西凉兵蠢蠢动,而夏大德现在化名吐洪伊.乌梁海,其实虽为一国之君但他也有难。兵不动是现在最好的选择,因为夏大德本意上是想把蜀给陆炳的,让他陆炳完成新国的大一统,继承大明的一切,毕竟陆炳把西凉让给了夏大德,这才有了夏大德这一届莽夫的今天。
不撤尚且还可以让夏大德借机只陈兵状,用以牵扯大明的兵力,就等于帮助了陆炳。可是一旦撤了,蜀势必如同一块一般诱惑着西凉,西凉这饿狼到时候肯定馋,不啃一都难。别说夏大德会心难耐,就算西凉的大臣将领们也会擅作主张,主动攻大明的。到时候,了兵见了血,再不要这里白手送给新国,夏大德纵然有此意,但满族也会造反不应。虽然他们兄弟之间可能会因为土地反目,但最终却会令大明双线受敌,加速灭亡,这是朱厚熜所不想看到的。未完待续……
在各各样的优势下,陆家军无往而不利。残明大军本没有还手的余地,而接下来第二关的宜昌。第三关的龙池山。第四关贺家坪,第五关长岭都是几个时辰就破了防守。几乎两三天就能到下一关所在,简直比商人行商都要快。残明军队放弃地势较为平缓易于攻的第六关,榔坪镇,集聚兵力死守在第七关野三关。并在野三关摆再也不退,退之国家危机,决一死战的架势。但对此,陆家军全员上下表示嗤之以鼻。本能不在意残明所谓的态度。若是态度决定一切,那要军饷粮草武什么用。平日里还训练什么能和阵法,直接全都练习态度去得了。